发展规划
您当前的位置: 本站首页 > 发展规划 > 正文

近十年我国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时间:2015-04-13 10:43:52  作者:  点击数:

———基于CNKI数据库期刊文献(2000-2010年)的梳理

 王祖林 华中科技大学

    全球化与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的角色和使命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学应构建自己的愿景,谋划长远的发展。2003年1月5日,教育部长周济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作了《谋划发展规划未来》的重要讲话,要求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进一步充实、修订和完善学校发展蓝图,认真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精心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规划。至此,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在各高校全面展开,相关专家学者积极开展战略规划的咨询与研究工作。归纳和梳理近十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预测今后的发展与研究趋势,对于高校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具有积极意义。

    一、研究文献概述

    为了进行相关研究,通过CNKI数据库分别以题名大学(含高校或高等学校)发展规划、战略规划、发展战略(含规划)为精确检索项,截止日期为2010年12月30日,以高等教育学科为类别,检索文献包括期刊、硕士论文、报纸与会议文章,经过叠加和初步统计,排除重复和不相关的研究文献,获得2000年前的文献约14篇,2000年以后约280篇(含硕士论文20篇、会议6篇、报纸9篇),总计294篇,年度篇数分布见图1。

 

    由图1可知,大学战略与规划研究在2003年以前还仅仅处于研究起步与探索阶段,2003年以后才全面展开,并成为研究亮点,2003年以后文献数量逐渐增长。当然,任何统计都是概率性的,有些学者重视应用与咨询研究,研究成果未公开发表。大学各院系、职能部门、学科建设和校园建设等发展战略与规划不是大学宏观意义上的整体规划,故都不在统计范围之内。

    管理学中的二八定律认为关键的少数影响着事物发展趋势。为准确把握研究前沿,展示重要学术成果, 精选出2000-2010年发表在14种教育类核心期刊上的有关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的论文75篇(见表1)。重点分析这类文献兼顾其他期刊引用率较高的文献,有助于全面认识和把握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趋势。发表在14种核心期刊上的文章约占总文献的26%,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在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重要性。

    就研究机构来说,各部属高校一般都设有学校规划办公室、发展研究中心(处或室)、政策法规处(室)等机构,称谓虽不同,但都不同程度地结合所在高校的发展开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或咨询工作,产生了一批优秀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在此类领域研究较早, 成果卓著,这与该院师生参与众多高校的战略规划编制、咨询与研究工作并大力倡导和推广院校研究以及该校在发展战略与规划方面的长期实践探索是分不开的。该院部分老师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影响较大,引领着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其中以别敦荣教授为代表的4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丰硕,总数约37篇,发表在上述14种教育类核心期刊的文章24篇,占上述教育类核心期刊样本数(75篇)的32%,且都有较高的引用率,引用率10次以上的文章就有15篇(见图2)。

    二、研究主题与主要观点

    全面呈现有关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的进展实属不易,限于篇幅,我们根据研究文献所反映的研究主题,将近十年我国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的研究成果分为理论研究、制定策略与技术研究、实施研究、评估与监控研究、案例研究以及不同层次与类型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相关主题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的理论研究

    1.概念研究

    学者们对战略、战略规划、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等概念进行了界定,但尚无统一认识。一般来讲,战略是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具有全局性、未来性、层次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发展战略是大学在一段时期内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建设学校的总体谋划, 发展规划是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如有学者认为,战略是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具有全局性、未来性、层次性和稳定性,定位是战略的核心, 而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的主体。有的学者认为,战略规划是对大学发展进行的整体性、系统性设计, 是基于大学现实状态而进行的面向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状态的设想,关注重点在于谋划全局、谋划重点和谋划长远。

    2.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内容与结构研究

    众多研究成果表明,战略规划内容一般包括高校内外部环境分析、战略指导思想及战略目标、重点、措施、阶段和战略选择,除此之外,还包括战略规划的保证实施。结构方面,有学者从纵横角度出发,认为大学发展规划是一个多元复合体系,横向结构包含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科技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划等子规划系统;纵向结构可分解为校级、学院与项目建设规划等系统,大学发展规划与学院发展规划要有效对接。这种结构的划分主要是按照学校发展主题和组织层级结构的角度来划分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衔接问题不明。

    3.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的类型与模式研究

    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大学需要制定不同的大学发展战略和规划,亦应采用不同的模式,这对于大学发展至关重要。 根据不同的视角和维度,规划类型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有短、中和长期之分,稳定与跨越之分,国内与国外战略之分。根据大学学科擅长程度与国家急需重点两个维度,大学学科领域的发展战略可划分为四个象限, 相应地有优先战略、稳定战略、培育战略或回避与自然消亡战略四个类型。有学者论述了高校发展战略的五种模式,即夯实基础战略、集团化一体化战略、特色化战略、品牌化发展战略与合作发展战略模式。也有学者概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高校战略规划的6种代表性模式即理性模式、系统控制模式、资源分配模式、布雷森模式、纳特和巴可夫模式和关键绩效指标模式。不管对发展战略与规划的类型和模式如何划分,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识别学校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该学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次,大学定位值得探究。

    4.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的作用与意义研究

    战略规划有利于保障组织做正确的事,应对内外部变化着的环境,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高校发展战略有助于高校明白办学、有序发展、自主办学和个性化办学,有助于大学形成一种系统理性的发展哲学,形成一个注重效率的发展观,使大学发展明确了行动方向,为人们提供了工作依据,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有学者认为,制定大学发展规划是国际、国内同行之间激烈竞争的客观要求,是高等学校自主发展的战略举措, 是高校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总之,论述战略与规划的积极作用和意义的研究多, 论述其消极影响的少,有关战略规划效能的研究不多。

    (二)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策略与技术研究

    1.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所面临的问题研究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面临诸多困境,既有观念上的、制度上的和组织上的问题,也有研究和规划文本本身的问题。目前,学校发展战略面临着体制弊端、意识淡薄、研究不足与环节缺失等困境。我国高等学校目前缺乏编制和实施战略规划的体制性内源力,对战略规划的有效性缺乏理性判断与客观信任,组织建设滞后,对战略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缺乏必要的研究,校长的任用方式直接影响了战略规划的价值实现。

    2.制定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的策略与技术要求研究

    科学定位,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与效益”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定的关系,抓主要矛盾,突出学校特色和个性,做好校情研究(如学校的物理信息、数据信息和心理信息等),这些都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基本策略与要求。学者们主要从校情、人员参与、领导角色、办学理念、制定规则、操作程序和技术等不同角度提出了制定发展战略与规划的策略主张。例如,在具体操作技术上,学校战略规划制定阶段应确认战略规划的基本步骤、把握战略规划的利害关系人群、确认需要收集的信息、从模型和方法的选择上突出特色、确定评估的方法和标准。制定发展战略规划要掌握基本的规划技术,具有宏观思维能力,在具体方法运用上要做到“四个结合”,即将编制文本与进行战略研究结合起来,将描绘蓝图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将领导意志与教职工愿望结合起来,将规划的编制与执行结合起来。此外,科学的规划需要学校的主要领导扮演积极角色,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以适当方式借助外力规划专家共同做好学校发展战略规划。

    3.制定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的步骤与方法研究

    一般来说,制定战略规划应是内外结合,上下互动,把握校情,全员参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如果没有亲历制定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是难以准确和科学地概括其制定方式、方法和具体步骤的,这方面的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别敦荣认为,制定大学发展战略规划是一项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制定方式有自己组织团队制订、聘请专业团队帮助制订以及本校团队与专业团队合作编制三种。主要步骤包括:立项决策,组织班子;采集信息,调查研究;形成思路,多方沟通;起草文本,反复修改;达成共识,决策采纳。具体的方法和技术应重视深度信息采集,重视全员参与, 重视中长期规划设计和子规划集群的协调。关于学校环境分析法, 有学者认为SWOT分析法存在不足,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可以强化大学中观环境分析力,能使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更准确。

    4.如何形成和找寻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

    一般来说,战略规划应把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找准核心竞争力,明晰发展目标,抓关键问题,精心部署与谋划,这需要专门领导和组织机构来保障规划的落实和执行。别敦荣对此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认为战略的产生源于战略思维,形成战略思维应当系统地研究高校发展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应当全面研究高校发展可能面临的外部变化和不利因素,研究高校发展的新生长点。各高校可以从学校发展的薄弱方面或优势之处寻找战略,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中寻找战略,从学校事业新的生长点中寻找战略,也可从高等教育传统的断裂处寻找战略。战略规划的关键是确定大学新的学术生长点,学术生长点可以在矛盾冲突中、薄弱和空白领域以及社会发展需求中找寻。

    (三)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实施研究

    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实施至关重要,否则制定好的战略与规划如同一纸空文, 更是资源的浪费。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程序,需要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协调和匹配。刘献君认为,高校发展战略规划应与战略实施和评估配套,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的主体,是将战略规划转化为现实绩效的过程。战略规划的实施要做好以下工作: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各自责任;优化资源配置,保证战略重点;调整组织结构,推动战略实施;完善相应的制度、机制,加强执行力;加强战略领导,推进战略管理。张应强认为,规划的有效制定和实施应该使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成为凝聚人心、促进融合、统一思想的过程,成为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形成新的办学理念的过程,成为统一发展目标、协调各方利益的过程,成为管理创新的过程。陈廷柱认为,规划是行动指南, 也是行动的见证与评估标准,发展规划最忌讳的就是把规划当作“抽屉文件”,不关注规划的实施、调整和评估。也有学者认为,成功的大学战略规划在于将战略规划过程与组织结构设计相结合,在规划过程中重视那些能够增强大学整合性的组织结构设计变量。

    (四)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的评估与监控研究

    评估与监控是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的有效执行和后续研究。目前大学发展规划往往缺乏评估,使得规划的执行不到位,出现问题后不能有效地调整已有的规划。大学发展规划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规划评估机制,实施事前、过程和结果控制,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有学者认为,大学自我评估与监控是大学战略规划的双翼,监控的制度性方法是对战略计划进行年度性回顾和“滚动推进”,根据环境变化对已有战略进行评估和监控,对战略实施的绩效进行评估,对战略计划的文本进行回顾和修订。有学者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成立战略监控组织,建立监控系统,抓好战略评估与调整工作等。

    (五)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

    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大学应根据校情, 科学定位,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或规划,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重点大学的发展战略一般选择国际化和综合化的发展道路。张应强认为,综合化是重点理工大学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而学科综合化是重点理工科大学综合化战略的核心。也有人认为,国际化发展应当成为新时期我国高校制定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和策略选择。关于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规划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系统研究不足,研究缺乏组织支持。地方高校的使命和功能与重点大学有别,有诸多特殊的校情,应立足地方,开放办学,着眼于个性化的发展道路。

    (六)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的案例研究

    学者们结合所在学校、规划咨询学校或国外大学的发展规划实践进行了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多见于学位论文之中。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已出版了部分院校研究案例集,涉及众多案例,研究人员涉及大学校领导、高等教育研究人员和发展规划专家等,对于深入推动院校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推广价值。如临沂师范学院发展战略案例研究、“哈军工”办学战略思想案例、没钱如何办好大学—A学院发展战略案例研究等。国内学者还研究了众多国外高校的发展战略与规划案例。如孙健等从服务社会、国际合作和联系校友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印度理工学院如何获得外部优质资源、保持自身发展优势的发展战略;段江飞发现哈佛大学等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规划重视优秀师资和生源, 关注学科建设,强调与社区的联系,注重人才培养从理念到具体实施方案的信息化、国际化和多样化并注意保持特色;刘辉通过对澳大利亚大学发展规划的文献分析,认为对大学科学定位和发展动因分析是大学战略规划的重要课题。诸如此类的案例研究众多,不一一列举,这些案例研究为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三、研究不足与趋势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推进, 高校在获得一定办学自主权的同时,不得不考虑自主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成为众多高校关注的重大而现实的问题,都希望通过发展规划来谋求发展。近十年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研究主题丰富多彩,涌现了一批规划专家。众多研究与实践成果既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倡导有关,也与大学自身发展需求密切相关。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已成为院校研究的热点,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有关此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重复研究多,创新研究少;经验研究多,学理探究少;宏观研究多,微观研究少;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如研究大学战略与规划的重要性、作用或意义的文章较多,应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或视角针对现实问题的研究较少。有些研究借用了企业管理学中的有关概念,没有抓住高校学术组织的特性,缺乏理论深度和现实解释力,发展战略与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受到责难。这种研究状况与我国大学信息数据的透明度与公开化不足、专业化的院校研究人员不多、研究方法的规范化训练未受到重视、科研评价重量轻质、期刊杂志商业化运作等不无关系。

    其次,理论思辨研究居多,较少开展实验研究,典型案例研究不足,严格意义上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从研究内容来看,概念的使用含混不清或没有清晰的界定,对于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具体操作技术、评估与监控技术或方法的研究不足,将大学发展战略规划与大学组织结构变革相结合的研究较少,大学校长与战略规划效能的关系研究、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历史经验研究以及有关大学战略规划的实施效果研究不多。有些高校通过实施发展战略与规划,凝聚了人心,明确了发展方向,取得了突出成就,但有些学校成就平平,原地踏步。发展较好的高校究竟是不是发展规划使然, 如果没有历史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研究,其发展战略与规划的效能令人质疑。

    最后,批判性和质疑性研究较少,不利于学术争鸣。大部分年轻学者缺乏参与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实践,使理论研究与实践情况脱节,理论解释力不强。由于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应用性较强,有关此领域的理论研究不容易创新,大都是借用管理学中企业战略的相关理论,这样的理论借鉴是否适合研究作为松散结合的大学学术组织值得思考。大学是崇尚自由的学术组织,知识的创造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但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往往带有目标管理和绩效导向性,如何协调二者的矛盾值得今后进一步探究。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大改革和大提高的背景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有必要合理制定发展战略与规划,提高管理水平,最终实现科学发展。上述研究的不足将成为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研究方法多样化与研究规范性会逐步增强,实证研究和微观研究将备受关注。此外,随着高等教育全球化与国际化的发展,可以预见有关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国别研究会持续增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与超越将成为基本趋势。

摘自《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