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文件
您当前的位置: 本站首页 > 政策文件 > 正文

改革创新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时间:2013-11-29 08:43:17  作者:杜占元  点击数:

杜占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出重大部署,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并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的具体要求。《决定》的要求与部署对进一步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

  要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首先必须不断深化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信息化已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信息化摆在突出位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世界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与准确把握。当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同样离不开信息化。信息时代背景下,要实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改进管理方式、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都需要信息化的全面支撑。

  (一)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30余万所中小学中相当大的部分分布在农村地区,因地理位置、学校条件、师资水平的限制,教育质量与城市学校有较大差距。教育信息化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快速便捷地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扩散,较快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辅之以相应的管理措施,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学水平,缩小地区、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育信息化将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信息技术扩展了教与学的手段与范围,使师生拥有了获取信息的平等地位,有助于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教育新模式。信息技术的深度广泛应用,将改变既有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使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素质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将更加充分满足学生甚至包括老师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更加体现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实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三)教育信息化是创造泛在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在信息时代,人类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而传统的学校教育受时间、空间和教学模式所限,无法满足“终身性、全民性、泛在性、灵活性”等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知识呈现手段方式丰富多样的独特优势,一方面可以创造无所不在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使所有学习者都能随时、随地、随需开展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将学习主体由在校学生向全体国民扩展,学习阶段由在校学生学习向人的一生延伸,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形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为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归根结底,教育信息化是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教育信息化虽然以技术手段的面貌出现,但它给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手段的变化。教育信息化将推动教育的深刻变革,更新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变革教育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甚至办学形态。要实现这一变革,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一)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融合发展是教育信息化的生命力所在,是信息化的本质要求。深度融合就是要使信息技术进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信息技术支撑下改革教学方法和模式。只有以改革创新精神,对既有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认真的梳理,对信息技术能够提供的支撑进行认真的分析,才能找到融合的结合点。要逐步引入信息技术支撑的新的教育教学设计,体现出融合对教育改革发展的促进作用,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以知识传授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转变。

  (二)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教育信息化应用。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必须坚持应用驱动的基本思路,深化教育信息化应用。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对相当多的学校、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来说,还是一个新课题,因此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以改革创新精神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才能实现并深化教育信息化应用。深化教育信息化应用要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从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学习者的需求出发,通过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来实现。一是要着眼于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在教与学的主战场中开展应用。这种应用应该是师生广泛参与的日常教与学的活动,应该服务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应该是对既有教学方法的改造与提升。二是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应用、实现新的应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永无止境的,技术的不断创新会给应用提供新的手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需求也会催生新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就能使课堂更加生动灵活、教学更加高效、教学压力负担减轻,使学习者学习方式便捷化、学习支持个性化,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三)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必须坚持机制创新,形成保证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复杂系统工程,包括基础设施、数字教育资源、硬件及软件运营维护、教师培训、教育教学改革等多个环节。要保证这样一项新生事物的健康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建立、健全新的体制机制。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要着重创新以下几方面的机制。一是要在政府部门间建立“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从工作的组织管理上,政府部门必须担负起明确发展方向、统筹协调推进的责任。二是要建立“多方参与”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运行机制。要探索形成社会各方参与教育信息化的制度安排,调动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企业等机构专业化服务的优势发挥出来。三是要建立“试点先行”的推进机制。通过试点探索形成不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组织方式和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试点探索形成区域内教育信息化统筹协调、建设与应用等方面有效机制。

  三、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落实教育信息化各项重点工作部署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正朝着纵深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要按照《决定》的要求,紧密围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中心工作,加快推进落实。

  (一)要进一步深化对教育信息化认识。观念转变既是改革创新的前提,又决定改革创新的力度。认识不到位,行动就迟缓、措施就无力,对教育信息化作用和地位的认识不到位,就难以担负起党中央要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任。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提高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紧迫性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放在加快推进工作的重要位置,转变观念,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总体部署上来。

  (二)要尽快完善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体制机制。机制体制是改革创新的保障,没有与改革创新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就难以实现,教育信息化也难以健康持续发展。要紧紧抓住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好时机,尽快完善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的体制机制。要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统筹协调、协同推进机制,建立完善社会力量特别是调动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机制,探索建立教育信息化试点先行、典型引路推进机制。

  (三)要把完成教育信息化当前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作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实际行动。《决定》对教育信息化改革发展已经做出明确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贯彻落实好《决定》要求,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各项重点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教育信息化各项重点工作要逐项部署,逐项落实,使教育信息化更好地服务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支撑教育管理的精细化、决策的科学化,更好地支撑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更好地服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在国务院领导的亲自关心指导下,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中长期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十二五”期间“三通两平台”的核心目标和重点任务已经部署,下一步就是要全面推进“三通两平台”任务的完成。要创新探索“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机制来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要创新探索“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新机制,大力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要创新探索“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的机制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探索建立面向未来、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的实名制、有组织、可控可管的网络化教育、学习支撑平台。要加快国家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能力和水平。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按照中央改革决策总体部署,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用真功夫、下大力气,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