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改革
您当前的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不能“一刀切”

时间:2015-06-23 18:25:28  作者:  点击数:

■顾永安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体现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落实高校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分类发展的决心与行动。截至2015年4月,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共408所,其中公办院校和民办院校分别为268所和140所,占同期1191所普通本科院校的34.3%。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已经成为向应用型转变的地方本科高校主体。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转型要积极稳妥推进,不搞一阵风;要从各地各校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这是基于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的复杂性、差异性、多元性作出的准确研判,也是基于这些院校在目标路径上有不同选择、在政策利益上有不同诉求的实际考量。

    院校群体自身的差异决定了转型选择的多元

    新建本科院校群体自身构成非常丰富和复杂,408所新建本科院校在所处区域条件、行业背景、办学历史、办学基础、学科专业、师资力量、支持条件以及领导与决策机制的灵活性、办学经费来源的多样性、教师结构的合理性、专业设置与市场的符合度等方面有明显不同。这对转型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影响了院校发展的目标选择。新建院校办学定位在“应用型趋同”特点的前提下,呈现出应用型办学的“多元性探索”特征。

    二是影响了院校发展的路线路径。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的“二次转型”(从专科学校到本科院校转型之外的第二次转型)现象也从侧面说明了转型不可强行入轨、硬性要求或简单复制、盲目跟风。

    三是影响了院校自身内部转型发展选择。同一高校各学科、专业发展也是参差不齐的,有些学科偏重学术理论,有些学科偏重应用技术,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有利于学科自主发展的环境条件,可以学校整体转,也可以部分二级学院转,还可以部分专业转,不能简单地行政指令为学术型或应用型。

    四是体现在院校“定型”与“转型”的不同发展形态。如果是已经明确以应用型定位为主的院校,这些院校发展的关键一是要“定型”,坚定应用型的目标定位、办学方向,坚持就是胜利;二是要“建型”,建构应用型大学的办学体系。如果是还没有明确以应用型定位为主的院校,关键是要“转型”,即从传统的学术或研究型为主的办学形态转向应用型为主的办学形态,同时尽快“塑型”。

    院校所处的发展时段决定转型战略重点的不同

    新建本科院校升格本科时间跨度相差15年,各自所处的发展时间节点不同,又处于不同的发展时段或成长期,转型发展的战略重点与目标任务也有所不同,由此带来的各院校发展差异也很明显。

    一般来说,新升格5年内的院校是夯实本科办学基础的关键期,主要任务是顺应应用型办学方向、明确应用型办学定位、完成办学的组织管理与学科专业方面的初步构架,按照本科合格评估“三个基本”要求办学;本科办学5-10年的院校主要任务则是坚持应用型方向、深化内涵建设、持续提升质量、推进改革创新、培育办学特色、迎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而有10-15年本科办学时间的院校主要任务是基本实现转型、提高内涵水平、形成办学特色、构筑办学优势、打造办学品牌、提升办学层次。

    但是升格本科办学时间与新建本科院校的成长发展程度并不是呈正比例的,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新建三五年的本科院校方向明确、思路清晰、关系顺畅、朝气蓬勃,发展态势超过本科办学10年的院校;也有些新建10年左右的本科院校定位飘忽、思路不清、关系不畅、暮气沉沉,发展态势甚至不如新近几年升格的院校。

    院校所处的高教生态影响转型推进的力度

    处于不同省域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空间、机遇、政府投入及重视程度存在很大差距,不同的高等教育生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类院校的发展及其走向。

    新建本科院校占所在省份普通本科院校的比例,可能会影响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这类院校的关注度,影响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制定、经费投入、资源共享、项目支持等方面的分类指导。一般来说,所占比例偏高的如贵州、湖南、福建、河南、河北、广西、云南、安徽等省份高校,在数量上已经成为高校主体或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越有可能得到更多的重视与关注,从而获取更多当地政策、资源的支持和发展机遇。

    相对来说,所占比例偏低省份的新建本科院校,则获得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相对较少,因为其所在省份集中了较多的“985”高校、“211”高校和老牌本科院校,如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湖北等省市。但这些地方的经济、文化一般比较发达,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能起到非常好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对这些省份的新建本科院校转型而言,关键在于处理好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互动合作。

    院校对转型发展的心态影响院校发展的走向

    新建本科院校对待转型发展的心态与动机不同,各校的心思也非铁板一块。

    第一种是积极参与型,主要是以民办本科高校、独立学院和成人职业教育类学校为建校基础的高校,以及最近5年内升本的高校,它们缺少本科办学基础与经验,对转型发展一呼百应。第二种是强烈抵制型,以2000年前后升本的地方高校为主,这批院校在当地办学基础较好,升本后一直以地方性综合型大学为发展目标,现在倡导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形势,无疑对他们影响很大。第三种是功利型,一些原本从学术型硕士点、国家特需硕士培育点等途径申报无望的新建本科高校,把参与转型作为获得专业学位硕士点、学院改成大学的捷径。第四种是观望型,一些高校认为目前与转型相关的政策体系与评价机制不到位,不敢贸然而动。第五种是畏惧型,一些高校担心向应用型转型是矮化本科教育,难以获得公众心理认同。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5年6月18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