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方高校转型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弊病;在人才培养方面,无视市场的需求,关门搞教学;在学校整体建设上,盲目追求“高大上”。由此导致高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高校毕业生年年攀升,而就业难问题也一年比一年严重。与此同时,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却陷入了“人才荒”的尴尬境地。造成这一矛盾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学生、家长普遍认为职业技术类高校非正统大学,学技术当技术工人低人一等,因此即便应用技术型高校在现实中的就业率更高,他们也不愿选择这类高校就读。用人单位在选聘大学毕业生时,也存在迷信名牌、盲目追求高学历、高职称现象,而忽视对其岗位的适应性与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高校本身对转型也未有充分的准备,不少地方高校在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与高职院校的夹缝中,依然在做着“升格”的美梦,对于转型持犹豫、观望态度。
(二)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应新一轮变革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的新升本高校与老牌本科院校都自我定位为“研究型大学”,应用技术类院校在本科院校中是不入流的角色,这种缺乏分类分层的管理造成高校办学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某些具有前瞻性战略眼光的地方本科院校率先试点,但因为高校评估体系未能跟上,相关举措的推进也是举步维艰,教师犹豫彷徨,学校进退两难。
(三)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型师资队伍严重短缺
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师资队伍是关键。面临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绝大多数缺乏实战经验。自己本身没有基本的技术技能,怎样引导学生学习与实训,这样的师资状况如何能适应地方高校的转型?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推进教学改革成为当前高校转型的重中之重。
(四)学生的实验、实训、实习基础设施与基地难以落实
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不能光说不练,事实上,练习与实际操作是教学中的重头戏。而目前面临转型的高校大多存在实验室配置、实训实习基地无着落的困境。
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操作程序
(一)市场调查
地方高校转型除了观念上的扭转之外,对市场实际需求的了解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市场的需求日新月异,地方高校也必须做相应的调整,以形成高校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局面。转型高校的市场摸底调查至少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推进:一是实地考察,深入高校周边地区行业、企事业单位,挖掘其人才需求的类型与层次数据;二是对于校企、校地合作对象,可以直接联系或通过实习生的反馈获取数据;三是对招聘网站用人单位释放的用人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市场总体人才、各类人才、各层次人才的需求量。贺州学院前身是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此后几年依然延续师专教育的老路子,以学科为单位进行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学生的培养与市场的需求错位,尽管各个二级学院费尽心机,学生就业仍然不如人意。学校为尽快扭转这种局面,适应教育部关于地方新升本科院校转型的发展趋势,2014年暑期各学科派出考察人员奔赴广州、深圳、清远、南宁、北海、柳州等地的用人单位调查,获得了不少真实的市场资料与人才需求数据。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原来定位这一专业是为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文化部门培养人才,而事实不尽如此。电台是事业单位,必须通过统一的招考程序才可能进入,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在考试中未必能胜出。同时这些事业单位在选聘时往往首先选择传媒类专业高校,或者985、211等重点高校的毕业生,作为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是很难进入这些事业单位的。而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大量的中小企业,如文化传播公司、婚庆公司、广告公司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却有着巨大的需求量。为此贺州学院与凤凰教育将人才培养的职业面向定为三个层次。主要就业岗位:新闻媒体、游戏、动画、广告公司或从事动画、影视等的后期制作、网络页面的设计策划等。次要就业岗位:广告公司、动画制作公司、网络与多媒体制作公司。其他就业岗位:企业形象策划、文化传播公司的美工设计。
(二)专业共建
专业共建是校企合作中一种区别于院校传统专业教学的新的办学模式,采用订单式培养,实行双轨制教学,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项新举措。该模式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的要求,更好地实现了“产、学、研”三方共赢的新局面。专业共建项目合作模式将企业的经验和需求直接传递给学校,对于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毕业生就业、帮助人才储备、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本校的新型专业,缺乏具有相应的教学与制作经验的师资队伍。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培养高端实战型人才,凤凰教育与贺州学院就以下方面展开合作:共同研发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训课程,企业专业人员到贺州学院兼课、帮助贺州学院规划建设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实习就业示范园区开发。凤凰教育为贺州学院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实训场所以及专业化的训练,包括实训内容、实训要求、考核方式等,贺州学院将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提供相应的人才保障,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用人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三)课程置换
课程置换是将院校现有的传统专业课程全部或部分地替换为适合市场发展趋势及需求的企业培训课程,建立面向市场的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实训课程体系。转型高校的一个最大的短板就是技术性师资严重短缺,而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往往是技术性人才,转型高校在设置这类课程时如何来解决这一矛盾?企业技术人员或其他合作方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兼职是值得推广的方案。课程置换后将本专业教师无法承担的教学交给有能力承担的合作方来做,既解决了地方高校技术性师资短缺问题,同时也能培养出适应市场新变化的技术人才。
(四)短期培训
短期培训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对专业的兴趣,拓宽专业外的技能基础。通过常规培训外的短期培训,强化专业技能水平,实现学校到企业的无缝链接。通过短期培训模式,一方面对于非此专业或零基础学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培训班级,从而接触到相关的操作技术、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掌握一定的技能、拓宽自己的知识文化范畴;另一方面通过此阶段的培训,弥补培训学院的弱项,真正实现从校园到工作岗位的零过渡。如贺州学院与凤凰教育达成协议,协议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在贺州学院开设凤凰短期培训班。凤凰班将超越学科与专业的限制允许贺州学院所有对数字媒体感兴趣的学生报名参加。凤凰班将根据学生的起点与现有水平分层次教学,对零基础的学员主要通过短期培训激发起学习与操作的激情,对已接受过常规训练的学员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强化技能、提升其实战操作能力,培养“品德好、基础实、专业精、能力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实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新目标。
三、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计
对接市场,为地方与区域性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是目前地方转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具体到不同专业则有相对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同时也必须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来实现这些目标。下文以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与凤凰教育的合作办学为案例来说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与要求以及相关课程的设置情况。合作双方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具备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手段进行网页、动画、电视等多媒体产品的策划、制作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面向新型数字媒体开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要求本专业学生学习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及专业技能,通过数媒专业软件的几大模块理论及实践体系的学习,培养未来从事多媒体制作、大众传媒、游戏美术、动画、网页的设计策划,电视电影的采编与剪辑等工作的人才。置换课程分四个阶段完成,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并揭示该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如“后期制作方向”,第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系统地学习基础的制作绘图软件,为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第二阶段的教学目标:一是系统学习动画视觉所涉及的灯光、材质、UV、烘焙、贴图绘制,完整掌握三维动画贴图制作的整体制作;二是能够为角色搭建适合动画和个人使用的设置功能骨骼系统;三是将动画原理运用到动画制作中,掌握整个动画流程;四是掌握影视制作中的自然特效、魔幻特效制作技法。第三阶段的教学目标:全面掌握电影、电视的合成制作流程、制作方法以及合成原理。第四阶段的教学目标:按实训要求能够运用所学软件完成整个项目.培养目标与要求着重强调应用性与技能性,除专业能力外,通用能力与沟通能力也是能力结构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出于对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以及市场需求的考虑,合作双方对课程体系的设计也做了大幅度调整。调整的原则是“专业对准市场的行业,方向对准行业的岗位”。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与“实践课程平台”三大块,以后二者为主。专业课程分为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凤凰教育关于“数字媒体”专业开设了动画概论、素描、色彩应用、平面摄影、计算机文化基础、速写、数字媒体风景写生、C语言基础、动画技法、多媒体编辑技巧、图像图形基础(Photoshop)、剪辑创作(premier)、MAYA软件、NUKE软件、AfterEffect软件等十多门专业核心课。贺州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核心课程之外开设五个专业方向课程,分别是:出镜记者方向、纪录片方向、摄影制作方向、电视编导创作方向、影视文学创作方向。每个方向由若干课程构成,如纪录片方向设有“纪录片导论”“影响叙事学”“电视节目形态I新闻纪实”“专题片文本创作”“中国纪录片栏目研究”“西方纪录片研究”“纪录片影像还原与呈现”“影视录音与制作”“人类学纪录片创作”“影视项目策划与制作”等十门课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能力层级是市场调查的结果,反映了市场的需求与变化。课程体系设计是否恰当、推进是否合理将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能力层级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贺州学院与凤凰教育合作开发的课程体系较好地体现了人才培养的规律与市场的需求。贺州学院与凤凰教育合作办学的尝试说明,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办学模式,不仅解决了转型高校技术型师资短缺、实习与实训难以落实等问题,而且必将倒逼高校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只要合理实施、合力推进,必将在地方高校中脱颖而出,扭转整个社会对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刻板印象,确立地方高校“把推动地方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作为自身发展和转型的第一价值尺度”理念,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本文节选自《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原文刊发在2015年《学术视界》第255期第13至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