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
您当前的位置: 本站首页 > 发展规划 > 正文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解读

时间:2012-10-29 10:35:00  作者:  点击数:

    为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教育‘十二五’规划”)的组织实施,增强教育战线以及社会各界对教育“十二五”规划的理解与认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教育“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和基本定位是什么?
  答:“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一系列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举措。推进“十二五”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步伐,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对于实现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教育“十二五”规划在编制过程中,着重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基本定位:
  一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划与支撑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主题、服务主线是“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根据“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规划在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总需求和需求结构的基础上,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特别是突出了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供给体制与国家的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城镇化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紧密协同。
  二是教育规划纲要的启动计划和行动计划。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所确定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都要在“十二五”期间启动落实。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要求,“十二五”规划对规划纲要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分解,分步推进,力图在“十二五”期间为实现规划纲要总目标起好步,夯实制度基础、人才基础和条件基础。
  问:如何理解“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答:“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在指导思想上,规划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为主线,坚持尊重规律、科学发展和依法治教,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规划突出强调了要为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奠定三个方面的基础:
  一是制度基础。“十二五”时期是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五年。教育规划纲要将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提出了六大改革举措,并明确提出组织开展十大改革试点项目。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把推动改革创新、完善重大制度作为战略重点,以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创新国家教育制度,努力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奠定制度基础。
  二是人才基础。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规划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提出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人才兴教战略,推进教师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奠定人才基础。
  三是条件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离不开办学条件保障。“十二五”时期是推进教育发展重大项目的关键五年,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后,十大教育发展重大项目相继启动实施。规划明确提出了要以落实重大工程项目作为战略抓手,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为“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和物质基础。
  问:如何理解“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
  答:“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服务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按照总体目标的要求,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分目标:
  一是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这一目标,并明确了2015年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教育“十二五”规划对规划纲要有关指标进行了分解,提出了分区域、分城乡的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力求使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在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标方面,提出到2015年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又一个重要战略目标。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考虑到教育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形势和各地的积极性,规划将201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目标由60%调整为65%,学前一年、两年毛入园率目标也相应做了调整,其他主要指标与教育规划纲要目标衔接一致。
  二是教育体系和制度建设目标。在体系建设方面,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和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客观要求,提出了初步建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基本适应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强社会建设需求的现代教育体系的目标。在制度建设方面,提出教育体制更富活力、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制度创新取得重要突破、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体制更加完善的目标。
  三是教育支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目标。教育“十二五”规划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人才培养结构方面提出了教育支撑经济发展的目标;从高校科研水平、科研成果、发明专利授权数方面提出了高等教育服务科技创新的目标,努力提升教育支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能力水平。
  四是教育服务社会和文化建设目标。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十二五”规划分别从教育公平、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教育资助政策体系面提出了教育服务社会建设的目标。同时,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目标。
  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对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的进一步细化、实化和量化,充分体现了为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奠定基础的这一战略定位。
  问:为什么教育“十二五”规划把体系建设和制度创新放在突出位置?
  答:教育规划纲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以终身教育理念系统规划了以国民教育为主体、覆盖人一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教育“十二五”规划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加强关键和薄弱环节为着力点,从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推进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这是五年规划第一次对教育体系建设的任务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是对教育规划纲要体系建设目标任务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其中,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内容与刚刚发布的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保持同步,也是第一次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完整表述。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的关键是体制机制改革,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是国家教育制度建设。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国家设立了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展开,一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对各地在推进教育改革试点中取得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模式,必须加以推广,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教育制度。规划把重大教育制度的改革创新作为着力点,提出了关系教育改革发展全局、教育系统及全社会关心的十一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任务,包括教育“三个优先”的保障制度、教育公平制度、教育与经济社会结合的制度、民办教育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教育家办学制度、完善政府教育管理制度、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教育标准和绩效评价制度、教育督导制度以及考试招生制度。这些制度建设既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很多领域也是人们群众关心的热点。规划提出要努力通过改革创新,在一些重大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十二五”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问: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进人才培养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哪些重要举措?
  答: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了推进人才培养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任务。要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和支撑能力,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是“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的战略性任务。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推进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的三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一是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布局,加快相关新兴学科建设和急需人才培养;服务国家产业发展和文化发展、社会建设以及公共服务需要,加快培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人才,面向“三农”的急需紧缺人才,以及文化、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国防等方面的急需人才。
  二是扩大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学科专业建设,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拓宽复合型人才培养渠道,扩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比例。
  三是建立人才培养与供给结构调整机制。完善人才需求预测与发布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对接。完善政策机制,加强对学科专业结构的宏观调控,促进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问:“十二五”期间推进教育公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推进教育公平,保障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规划在两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教育公平的措施:
  一是在制度上,将完善教育公平制度作为一项国家教育制度明确提出,以制度促公平。通过健全法制保障,完善资源配置制度,促进教育资源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困难地区、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同时,健全保障教育公平的规则程序,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
  二是在具体政策上,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和完善资助体系为重点,扩大和保障公平受教育的机会。规划按照基本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的要求,提出巩固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建立学前教育体系,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更加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同时,完善教育资助政策体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
  问:“十二五”期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什么具体措施?
  答: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十二五”规划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目标贯穿全篇,重大制度建设如投入保障制度、教育标准和绩效评价制度、招生考试制度等都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任务来总体设计,一些重大政策措施如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实施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等都直接服务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规划强调了三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一是建立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评价制度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抓导向、抓评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规划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能力为重,加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同时,特别强调了创新人才培养,提出要加强动手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施卓越工程师、医师、农林和法律等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拓宽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途径;结合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等具体措施。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规划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从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实行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通过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问:教育“十二五”规划为什么把区域发展战略摆在重要位置?
  答: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区域发展战略放在突出位置,提出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并按照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资源承载能力、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提出了不同的主体功能定位和开发方向。
  教育是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规划从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需要出发,提出了对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实行差别化的教育政策,并提出了提升高等教育支撑区域发展的能力,加大对中西部教育发展支持力度,加快缩小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加快发展,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和资源配置,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提高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促进区域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问:教育“十二五”规划32个专栏主要内容是什么?
  规划文本在体例上采取了正文加专栏的形式,共设立了32个专栏。规划正文主要是阐明发展改革思路,专栏集中表述教育改革和发展具体政策措施,是对规划正文部分的补充,突出规划的行动性和可操作性,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主要成就和“十二五”主要目标,各一个专栏。
  二是教育发展重大工程计划,共12个专栏,包括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特殊教育工程等“十二五”启动实施的教育发展重大项目,对目标、任务、覆盖范围及实施步骤等进行了具体说明。
  三是教育改革试点,共11个专栏。规划纲要明确了十大改革试点任务,专栏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中的专项改革、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的目标任务、具体改革举措、试点范围进行了具体说明。
  四是人才培养与新兴学科建设,共3个专栏,根据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以及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需求,提出了“十二五”新兴学科建设的重点和急需人才培养的方向。
  五是体系和标准建设,包括继续教育体系、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四个专栏,提出了“十二五”相关体系和标准的基本架构、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
  问:如何确保教育“十二五”规划的落实?
  答:教育“十二五”规划是指导“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确保规划的贯彻落实,是顺利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关键。
  一是要落实责任分工。推动各地对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对“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
  二是完善规划考核评估机制。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研究制定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考核评价办法,对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指标进行考核和评价。近期我部将组织力量研究制定教育“十二五”规划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地教育“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作为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与舆论监督。定期发布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取得的先进经验。同时,扩大全社会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知情权,主动接受家长、社会、媒体参与规划实施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