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人民网
“十四五”规划要来了。
中国政府网26日消息,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研究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专题会议。
作为给国民经济发展远景定目标、指方向的重要文件,每一个“五年规划”均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如此重磅的一份规划,到底是如何出炉的?
时间表
“五年规划”(原称“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主要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
自1953年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中国已发布十三个“五年规划(计划)”。循着这条路径,人们既能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脉络,也能从中探寻发展规律与经验,用于指导未来。
很显然,这样一份纲领性文件的编制工作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完成,必须汇聚各方力量,经过反复斟酌。
以正在实施中的“十三五”规划为例,根据“侠客岛”此前发布的一篇揭秘文章,其编制工作历时3年之久,过程环环相扣,可分为四个阶段、十个步骤。
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期评估(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第二阶段为基本思路研究(2014年),第三阶段为党中央《建议》编制(2015年初到十八届五中全会),第四阶段为正式编制《纲要》(2015年10月到2016年3月)。
十个步骤:中期评估、前期调研、形成基本思路、党中央《建议》起草、通过中央《建议》、起草《纲要》草案、公众建言献策、衔接论证、广泛征求内外部意见、审批与发布《纲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五年规划”繁复缜密的编制过程中,起步一定要考虑周全、慎之又慎。
同样以“十三五”规划为例,其编制工作可追溯到“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期。2013年1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在此基础上,国家发改委直接委托有关机构开展“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及基本思路研究。
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着手启动“十三五”规划前期准备工作,开展有关重大问题研究。
此后,各种前期研究的重大课题招标和调研工作有序展开。中标的各部门及地方会同步开展各自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上报国家发改委,由发改委起草基本思路意见稿,形成初稿后再征求各方面意见。
事实上,在此次“十四五”规划编制专题会议前,相关前期准备工作也已展开。
将日历翻回2018年12月7日,陕西省发改委发布一则消息说,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京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地方发改委派员参会。消息称,会议围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情况、“十四五”战略机遇期内涵与特征、“十四五”发展主题主线、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性任务以及“十四五”发展中需突出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此后近一年时间里,多个地方先后发布了国家发改委赴当地开展“十四五”规划前期相关调研工作的消息。本次专题会议上,发改委也汇报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情况及下一步建议。由此可见,“十四五”规划工作早已有序展开。
路线图
编制“五年规划”除了有明确时间表,还要有清晰路线图。
2014年9月2日,李克强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工作。他在那场会议上强调,研究编制“十三五”规划,要远近结合,更加注重以解决长远问题的办法来应对当前挑战。
这意味着,“五年规划”既要以五年为主,又要考虑更长时期远景发展。
本次专题会议上,李克强表示,“十四五”时期,外部环境可能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和挑战更多,中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有更多期盼。
他并指出,要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推动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防范化解风险等,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政策。
规划不是要挂在墙上,而是要落到地上。作为指导今后五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四五”规划料将结合中国近期和远期面临的内外环境,盯紧一些发展中的重点问题。
如何理清政府与市场的这“两只手”的关系是其中之一。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来,中国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厘清、理顺经济体制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这两者能够相互补充,而非相互干预。
尤其今年来,中国已出台多项相关法律法规明晰二者“活动范围”。以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政府投资条例》为例,其强调了政府投资的非营利性,以法规形式清晰界定了政府与市场的投资边界,充分体现了政府投资应该秉承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与民争利的基本原则。此外,不久前公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也进一步减少了政府对市场准入的控制。
十九届四中全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理念如何在“十四五”规划中得到全面贯彻,将受到关注。
对此,李克强在专题会议上指出,要围绕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尤其要按照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的要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上取得更大进展。
此外,怎样进一步巩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势头亦颇为重要。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积极主动扩大开放,有效应对国际国内各种风险挑战,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运行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脱贫攻坚、民生改善等都取得新进展,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完成进度符合预期。
“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面对国际发展环境和国内发展条件的深刻变化,官方将怎样为中国经济进一步提质增效画好路线图?
李克强在此次专题会议上亦透露相关信息。他表示,要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更加注重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记者:王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