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改革
您当前的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国外大学学科建设经验概述

时间:2012-12-03 17:18:02  作者:  点击数:

摘自:湖南农业大学《改革发展简报》 

一、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布局模式

大学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学科建设模式的选择和构建,学科建设模式的成功,造就了许多世界一流大学。在学科结构上,国外著名大学注重构建以文理学科为基础,以医、工、经、管等应用性学科为主干的多学科相互交叉、促进、融合的学科体系其学科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重视文理基础性学科建设

基础学科作为学科发展的源头,不仅是应用性学科发展的后盾和前提,也预示了学科未来发展的潜力。世界一流大学都拥有实力雄厚的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体学院的文理学院,哲学、语言文学、数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基础学科是其主体学科。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和芝加哥大学分设文学院和理学院,柏克利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设置的都是综合性的文理学院,涵盖了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和理学类的所有学科群。世界一流大学文理基础学科普遍具有很高的水平,在2004年度美国大学理科综合实力排名中,上述8所大学全部在前十名之内,依次为麻省理工学院、伯克利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二)以强劲的医、工、经、管等应用性学科为主干

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曾说,任何世界一流大学都有若干学科是一流的,但是世界一流大学也不是所有学科都是一流的。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一流,是因为都拥有若干个同行公认、国际领先、优势突出的王牌学科,这些王牌学科多以主干学科的形式存在,在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上有力地支撑着所在大学的整体位置居于先进行列。哈佛大学偏重基础学科以及主要以人文为基础的应用学科和职业学科,主干学科为法学、教育学、医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普林斯顿大学偏重理工,以理为主,主干学科除理学和工学外,还有文学、社会科学、公共政策等;麻省理工学院以理工为主,工学居上,工学、理学和建筑为其主干学科;加州伯克利大学全面发展,主干学科占据了多个学科领域,各学科齐头并进,主干学科主要有人文社会科学、工学、理学、管理、法学等,农林、教育等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三)拥有实力雄厚的支撑学科

主干学科不是孤军奋战,每一主干学科背后都有实力雄厚的支撑学科,强势学科之间也互为支撑,互为基础和条件,强强联合,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互为支撑的网络。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雄冠天下,得益于它们都拥有一个由发展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计量学、公共财政学和工业组织组成的学科支撑网,麻省理工学院工学拥有不容撼动的地位,不仅由于有一个由航空航天工程、材料工程、电气/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核工程、机械工程和化学工程组成的学科群,还有其他学校不能忘其项背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强大支撑。

(四)拥有特色鲜明的学科

世界一流大学虽然多是综合性大学,但都在长期的学科发展中,获得了自己个性鲜明、优势突出的特色学科。如哈佛大学的商业管理、政治学,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电子工程,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语言学,芝加哥大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和经济学,加州理工学院的航空学、应用物理,康乃尔大学的农业科学、饭店管理,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原子物理、人类学等。

二、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发展战略

大学学科的竞争性特征是任何大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由于资源的局限,学科之间的竞争日益突出,是一碗水端平,平衡发展各学科;还是有所侧重,鼓励支持一些学科先发展起来,不同的大学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世界一流大学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严格恪守自身的传统和优势,保持学科发展的连续性,强势学科处于核心地位,学科建设围绕强势学科展开和扩大。而这种对学科发展重点的坚守也培植和造就了世界一流学科。

(一)耶鲁大学:坚持精英意识,坚守学科品质

耶鲁大学是一所在教会、政府和商界共同支持下建立的带有强烈宗教色彩并负载沉重宗教使命的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社会迅速发展变化,大学与社会之间联系日益密切,社会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市场价值)不断侵入大学校园,耶鲁大学并没有随波逐流。耶鲁在大学的发展战略上坚持质量优先和规模控制的原则,它始终如一地反对盲目的平庸化,坚持把耶鲁所要设置的一切学科都办成美国乃至世界一流的,达不到这一目标的就要坚决关掉。早在1891年耶鲁就开设了第一门教育学科课程,1920年就建立了教育系,但是该系由于在耶鲁没有得到必要的支持(几任校长都认为教学是一门不可能被科学传授的艺术)而达不到一流的标准,终于在1956年被关闭了。1923年为培养专业护士建立了美国历史上最早的护理学院,为了尽快提高该院的学术水平,于1934年开始将学士学位作为入学要求,到1958年,格里斯沃尔德校长明确提出大学的存在是为了探索而非应用,因此关闭了护理学院的护士培养计划,将护理学院提升为护理研究院,培养护理科学的研究人员,开展护理科学研究,从而使护理学院稳定地居于美国一流,为美国护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工学院最初建于1852年,由于耶鲁长期存在的反应用技术的文化环境,它时而合并于某所学院或某个系中,时而单独设立,不能取得独立的地位。时至今日,耶鲁仍没有工学院。20世纪70年代,布鲁斯特校长坚持发扬人文科学传统,维护人文科学的崇高威望,并大力改善理科教育,鼓励发展表演艺术。在2006年《美新》的大学评估中,耶鲁大学的历史学、英语语言文学、法学、艺术学,哈佛大学的医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几乎无有可与之匹敌者;工学院发展缓慢,哈佛大学列20位,耶鲁大学列30位,没有一个应用学科进入前3名。

(二)哈佛大学:坚持传统优势,偏重理论研究

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历史传统相似,同为建于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早期大学,完全仿照英国大学模式而建立。在发展过程中,哈佛坚持学术的正统性,重视传统学科和基础学科的价值,文、法、医、神四学科实力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位。在学科内涵上,则偏重于经典理论研究与教学,如经济学上以企业管理、财政学、非营利组织、产业经济学等传统领域见长。哈佛并不奢望所有学科都能达到世界一流,也不盲目和跟风式地急于引入时髦学科,而是近乎固执地坚守和发展有哈佛特色的学科领域,因而成就了一批世界顶尖的学科。哈佛最早设立文、法、医、神四大学部。1640年,邓斯特担任哈佛学院院长时,才将七艺移植到哈佛,17世纪50年代才开设一些较实用的课程。18世纪初,受欧洲启蒙运动和德国大学模式的影响,哈佛开始设置一些自然科学的课程,如天文、物理、化学、测量术、航海术、植物学、医学等。18世纪末,自然科学在哈佛才站稳了脚跟,并和人文学科并驾齐驱,成为哈佛大学的主干学科。至于商学院、教育学院、行政学院的建立都是20世纪以后的事情了。哈佛在发展中自然淘汰了一些被视为不具备卓越潜质的学科:艾略特和洛厄尔坚持认为应用技术学科会影响哈佛走向卓越,因此连续4次试图将其送给麻省理工学院;虽然地理和地质学系早于19世纪就存在于哈佛,但在科南特看来它不过是“一群二流货”,最终也消失在哈佛校园内;当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热兴起,哈佛对计算机的需求“每年翻番”时,人文思想浓厚的普西却坚决反对加大对计算机的研发应用,致使计算机学科迟迟未能在哈佛获得应有的地位。

(三)麻省理工学院:利用工科优势,带动文理发展

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同处于一个地区,建校之时,哈佛大学已有百年建校历史,作为一个后来者,麻省理工学院没有屈从于哈佛的阴影之下,而是推陈出新,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与之分庭抗礼,一争高低。麻省理工学院建于1865年,最初设想建立一所工艺学校,学校所开设课程“适于培养机械师、土木工程师、建筑师、矿业工程师和实用化学师”。麻省理工学院模式是:工科独占鳌头,理工领域强劲,数、理、化、天、地、生等基础学科鲜有能与其争锋者,超过以传统学科见长的哈佛大学,所有设置学科都在前10名之内,大部分位列前3。强势学科为工业组织、管理信息系统、运作管理等。通过对麻省理工学院学科发展历程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麻省理工学院早先学科建设的深厚积淀使其传统的工学学科一直处于强势而其他学科是在围绕工学学科的基础上开展与扩大的。在管理学领域,发展生产运行以及后勤运输等与现代工业生产、工业时间关系密切、需要理工背景作为支撑和后盾的领域。数学理论和方法除了应用于经济学领域,还开创了语言学、政治学等人文学科与理工科结合的新领域。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科发展坚持成熟发展的原则,在1888年,化学系便开设了化学工程课,32年之后才成立全美第一个化学工程系;1882年开设电气工程课,直到1902年才设立电气工程系。

(四)斯坦福大学:发展顶尖学科,重视支撑效应

斯坦福大学被认为是美国二战以后发展最快的大学。该校建于1885年,创办人斯坦福有感于当时高等教育的因循守旧,决心摒弃老牌学校单纯为博取“博雅”美名而背离社会实际需要的做法,与传统大学分道扬镰,致力于“科学、艺术、文学和技术”的进步,明确提出斯坦福大学的培养目标是“造就有文化教养的、有实用价值的公民,这些人在校期间必须为今后各自选择的职业做好准备,以便成就计日可待”。

斯坦福大学在学科建设的重点选择、目标制定中,善于审时度势,明确比较优势和发展可能,使学科发展的战略规划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许多特色优势学科长期居于全美大学前列。如工学院一直稳居学校主干和强势地位,其机械工程、环境和环境卫生工程、电子电气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和计算机工程等工学学科一直在排行榜中位居前三。1946年,特曼任副校长兼教务长,提出“学术顶尖”构想。顶尖包括吸引冒尖人才和把有条件的系科办成学术尖顶,而吸引冒尖人才和建设顶尖学科是相辅相成的。特曼认为,一个运动队里与其各个都能跳6英尺高,不如有一个能跳7英尺高。同样的道理,如果有9万美元在手,与其平均发给5个教授,每人得1.8万美元,就不如把3万美元支付其中一名佼佼者,而让其他人各得1.5万美元。特曼强调,只要有好教授,就会吸引政府的投资拨款,也会吸引学生。为此,特曼首先选择了化学、物理、电子工程三个学科作为突破口,在物理学科领域,获得了建校半个世纪以来获得的第一个诺贝尔奖(布洛克因发现核磁共振现象而获得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是该校步入名牌大学的一个标志;在电子工程学科领域,特曼依靠出租学校的土地,建立高科技工业园,不仅使该地区成为美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集散地,人们把它称作为“硅谷”,而且还极大地增加了学校的收入,吸引了人才,为电子工程学教学、科研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斯坦福大学的电子工程学科和“硅谷”一起已成为世界各国著名研究型大学进行学科建设的一个样板。

斯坦福大学在学科建设中注意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一些学科在发展过程中被坚决舍弃。斯坦福大学原有一所建筑学院,在全美建筑学院排名中列前1012位,享有较好的声誉,但斯坦福大学于1969年撤销了建筑学院。理由有三:一是建筑学院规模很小,而要开设一个大型建筑学院必须至少同时发展建筑学、土木工程等4个专业,需要有很大的投入,而当时美国建筑行业的就业情况并不理想;二是通过尝试估算成为建筑领域领先学院的成本及其可能性,觉得为了使该学院达到斯坦福大学所有专业排名都居于前5位的标准所付出的代价不值得;三是在距斯坦福大学1小时车程的地方,其友邻伯克利加州大学已有一所非常出色的建筑学院,排名居全国第一或第二,如果将现有资源用于发展与伯克利加州大学相媲美的领域,则可以使斯坦福的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效益。

斯坦福大学还特别重视支撑学科的建设。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认为,一所高校面临许多学科方向发展的选择,重要的是要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合理规划,如果你要发展社会科学学科,就必须建立经济学科,如果你要设立医学院、病理学系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要设立人文科学院,那艺术系科是绝不能少的。斯坦福大学各个院系都能站在学科的前沿,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学科的发展。法学院院长一针见血地指出:“法学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学科”,“你若不懂经济学,你就不可能懂自然资源法或反托本拉斯法;你若不懂政治制度,你就不可能懂行政法;你若不懂历史,你就不可能懂宪法,如此等等。”法学教授的研究己经超越了传统的专业限制,他们关注人的行为,从人的行为出发研究法律和案例;他们致力于研究法律制度是如何与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相容或不相容的。法学院还与工商、历史、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学科合作设立了联合学位计划。教育学院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有一次大飞跃,使其跻身于一流之列。引发这一飞跃的重大决策是建立新的聘任制度,要求教育学科所有的聘任决定都要与另一个学科领域一道做出,也就是说教育学科要与英语、社会学、人类学、艺术、法学、管理学、数学或科学等学科一道评审和聘任教师。这样就解决了教育学科发展中一个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矛盾,促进了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改变了教育学科不能融入大学主流文化的状况。

(五)普林斯顿大学:求精不求全,平衡学科分布

在《美新》的大学排行榜中,普林斯顿已是七连冠,2007年度更是将前三年都与之并列的哈佛大学甩在后面,独领风骚。论规模,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科数量根本不能与哈佛、斯坦福、伯克利这样的“巨无霸”型大学相提并论。正如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曾说过的,普林斯顿不像哈佛,也不希望变成哈佛那样;反之,也不希望哈佛变成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的成功既不在于大也不在于全,在于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求精不求全,重视基础学科,追求学科之间的平衡、互补和互助,以达到共荣共生。在研究方向上,普林斯顿大学坚持以基础研究为主的方针。由于普林斯顿与工业界联系不甚紧密,所以一直侧重于理论上的研究,如工学院特别偏向工程技术的科学基础、理论概括;建筑学院则注重建筑艺术的社会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效应。

普林斯顿大学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不惯于追逐热潮,至今也没有建立医学院、商学院、法学院。斯坦福大学荣誉校长卡斯帕尔在2002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演讲中对此曾深深赞赏:“如果没有一些特定学科或者不是一个‘完全’的大学,你们不用不高兴。普林斯顿大学做的最聪明的一件事是在20世纪60年代承受了要建立法学院和商学院的巨大压力,普林斯顿进行了顽强的抵制。今天,普林斯顿大学依然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认为平衡的学科分布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教学环境,一些特别热门的科研题目,即使资金充裕,社会需要量大,也不能无限制的发展。而对于一些不太容易获得外界科学研究资助的文科专业,学校则利用自身的力量进行最大限度的扶植。在专业设置,研究方向,课程安排,各学院都考虑到与大学其他各科系尽量能有互为基础,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充分发挥数学和物理学两大基础学科的优势,将其渗透到其它院系,例如在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领域,一些研究人员凭借扎实的数学功底开展理论生物学研究,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

(六)伯克利加州大学:打破均衡状态,实行重点突破

伯克利大学作为为数不多的可以与老牌私立名校抗衡的公立学校,源于其兼容并包的学科建设模式,1966年,伯克利大学被美国教育委员会评为“全美最全面最杰出的大学”。伯克利大学跻身世界一流,也并不因为其规模的宏大。早期,伯克利大学有14个学院,100多个学系,在“每个领域都要保持全美前三名”的追求下,各学科发展非常均衡,尽管每个学科水平都不低,但是没有一个可以称之为“泰斗”的学科,所以始终无法进入世界一流大学之列。后来调整发展战略,改均衡发展为重点突破,重点发展生物原子工程,有关学系从不同角度配合支持生物原子的研究,各个系尽量与之相联系,经过努力,生物原子工程脱颖而出,共获得17个诺贝尔奖,奠定了其世界一流大学的地位。原伯克利加州大学校长田长霖应邀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就阐述了这样的观点:“世界上地位上升很快的学校,都是在一、两个领域首先突破。一个学校不可能在很多领域同时达到世界一流,一定要有先后,研究型大学一定要想办法扶持最最优异的学科,把它变成全界最好的”。

三、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发展动力

纵观世界一流大学发展史,其成功都离不开所处的时代和国家发展的大背景,把握时代的脉搏和社会的需要。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这个时势一是国家社会经济安全发展的需要,二是科技进步的需要。

(一)芝加哥大学

1942年,在芝加哥大学,人类首次研究成功建立可控链核反应堆。此时正值战争期间,而芝加哥大学的物理教授们敏锐地感觉到,核研究应用于战争不是长久之策,战争结束后,核研究的应用会成为和平时期科学研究的首要任务。为此,芝加哥大学专门成立了三个进行核物理研究的机构:原子核研究所、金属研究所及辐射学和生物物理学研究所。原子核研究所和金属研究所奠定了战后芝加哥大学在物理学界的显赫地位,同时也促成了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的设立,此实验室的建立奠定了芝加哥大学在核物理学领域的权威地位。

(二)普林斯顿大学

早在美国航空工业开始形成独立系统时,普林斯顿大学工学院的领导者就预见到航空工业将会大大不同于传统工业,在新学科的建设过程中,普林斯顿大学将航空学作为主干学科,根据航空工业高精尖的特点,一开始就将重点放在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上;同时投入巨资建立了一些通常高等院校所没有的实验设施,包括在离校园几英里之远买下825英亩土地用作能进行飞行力学等实验的机场。正因为此,联邦政府在定点设立国家喷气推进实验室时,将普林斯顿和以航空著称的加州理工学院同时选中,同时也获得了政府和私营公司的大量科研资助。航空学由此成为学校的强势学科,也一举成为本学科的优势学科,为保持普林斯顿大学在全美工科教育中的位置起了支柱性作用。

(三)斯坦福大学

20 世纪50 年代, 斯坦福大学副校长斯特曼率先提出“把大学和工业结合起来。建立技术专有社区”的战略思想,其许多师生在学校内或学校周围创办了高科技公司开辟了一条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成功途径形成了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的著名的硅谷地区。目前雄霸美国乃至世界的IT 行业的几大巨头如惠普、太阳微系统、硅图、思科系统、雅虎等都是从这里起步的。

(四)麻省理工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学科建设不仅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 而且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同步。1930年前后,基础科学研究在美国工业研究中开始得到重视,但是在当时的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是不受重视的,物理系死气沉沉,主要是给工科开设基础课,基本上成了工科学生的后勤部。作为物理学家的康普顿出任院长后,利用自身的优势,立即着手改进物理系,到1937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系已跻身于全美最优秀的三个物理系之中。二战后, 由于国家对军事科学的需要麻省理工学院决策者迅速调整学科强调理科与工科的同等重要性麻省理工学院因此承担了大量的国防科研项目。20 世纪90 年代,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达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生命科学的研究就被提上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议事日程。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融合使麻省理工学院再次对学校的研究方向做出调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解决资金困难,学校成立了工业合作与科学研究研究室;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麻省理工学院与科学发展局先后签订了了5项合同,总金额为11700万美元,抓住研究雷达等机会促成了科研的起飞。

四、国外大学学科组织模式

(一)美国大学科层组织与矩阵结构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学科既高度分化,又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高度综合,且以高度综合为主。世界各国著名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建设在管理体制上基本上都顺应了这一趋势,一方面继续保持按学科分化要求建立起来的院系科层式学科建制的传统,以促进学科的进一步分化;另一方面又根据学科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建立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跨学科的研究中心或组织,以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如麻省理工学院,除设有建筑和城市规划分院、工程分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分院、斯隆管理分院、科学分院、怀特卡保健科学、技术与管理分院等6个学院,下属22个学系以外,还设有人工智能实验室、贝特斯直线加速器、生物技术处理工程中心等44个跨学科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

(二)英国大学小而全的跨学科学术组织模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英国大学的学科建设日益注重并强调交叉学科、综合学科以及新兴学科的发展。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等著名大学的组织架构均实行学院制,存在着大学的中央架构和独立的学院架构两个不同体系,但与其它国家大学的学院制不同。在其它国家的大学中,所设立的二级学院都是按学科划分,如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医学院等,而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各学院大都是文理交叉,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人文学科并重,牛津大学现有39个学院、剑桥大学现有31个学院,都是小而全,而不以学科、专业划分。独特的学院制体制以及学科的混合为研究人员和学生提供了跨学科合作研究以及和其它部门加强学术联系与合作的机会。以牛津大学、伦敦大学为例。牛津大学生命环境学部的专业设置充分体现了跨学科和综合性特点,这个学部不仅包括生物化学、植物科学和动物学及其综合科学, 也拥有文科方面的人类学、考古学、地理和环境学等系科。伦敦大学注重打破系科界限,设立综合性的地区研究、发展研究和教育研究等研究中心,同时实施研究生跨学科学习计划。

(三)日本大学的学科学术学群、学系制

针对现代学科交叉和综合发展的趋势,日本很多大学纷纷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不断改革和创新学科的学术组织模式,以保持学科发展的组织活力。以筑波大学和东京大学为例。筑波大学针对“讲座制”造成的学科间人事交流缺乏、宗派主义严重、割裂学科发展的整体性与统一性等弊端, 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吸收国外大学的先进经验, 大胆废除了旧式的“讲座制”,建立起了新的“学群、学系制”,使不同学科领域的教育、研究得以交流与协作。筑波大学共设有基础科学学群、文化生物学学群、经营工学群、体育专门学群、艺术专门学群、医学专门学群,这些学群突破了传统的狭窄的专业领域范围,内容都是综合性的。东京大学是日本最著名的大学,其学科水平尤其是理工科在日本是一流的。东京大学的学科水平之所以如此高端,除了东京大学严谨的学风、国家的大力扶植等因素外,一个重要举措是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创新学科学术组织模式,先后经历了从“学院学系—研究所—研究中心”模式的嬗变。“学院学系”模式完全打破了老学科的旧框架,对老学科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和重组,进一步拓展了本来就较宽的学科口径。而面向工业的“研究所”模式有利于解决综合领域的问题,在学科的划分上体现了学科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的发展规律,较之传统的学院学系模式又更进一步了。“研究中心”模式则在“研究所”模式的基础上更加体现出了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东京大学学术组织模式体现了高度的跨学科性和综合性特点,它既是对传统模式的扬弃和超越, 也是对传统学科的再集成。

五、国外大学学科评估

在学科建设中, 国外大学十分重视学科建设的监控和管理, 学科评估就是其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国外的学科评估虽然形式多样但从其评估的目的看主要是基于学科的教学评估和基于学科的科研评估。英国的学科评估历史悠久体系完整操作规范接下来以英国的学科评估为例介绍国外学科评估情况。

(一)学科教学评估

英国的学科教学评估任务主要由QAA来完成的其成立于1997年3月是一个独立的半官方的高等教育评估机构致力于为英国的高等教育提供综合完整的质量保证服务。学科评估是该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确保社会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投资是有价值的即确保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会所资助的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合格的。通过评估使他们改正教学质量中的缺点提高教学质量公布学科评估报告和学科总体情况报告及分享最优方案以改进教学质量为公众提供有关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信息。学科评估每6年一个周期主要集中于教学质量与学术方面。

教学质量评估是在了解学校所提供的学科目的的情况下检查学校完成自己所设的目的和目标方面做到了什么程度。评估活动主要由6 个核心部分组成课程的设置、内容和组织、教与学及其评价、学生进步和成绩、学生支持和指导、学习资源、质量管理和提高。对学科学术评估主要是对两个层面进行评估一个层面是在每一学科领域内对学科的学术标准进行评估包括是否有明确的学习成果与资质准则以及相关的学科框架声明相适应课程设计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是对于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机会质量的判断。

(二)学科科研评估

学科科研评估主要是指科研资助机构通过对学科的评估活动最终希望获得学科状况的整体结果。这是因为科研资助机构的自主活动主要是以学科为单元进行的, 因此为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经费的使用效率, 有必要以学科为单元开展评估活动。不仅科学界关注科技投人的力度和方向, 同时, 随着公众科学素养和参与意识的提高也希望了解科技经费的使用情况。因此政府必须向科学界和公众说明科技经费投人的效率以及未来科技经费资助的优先领域等问题。从目前开展的学科科研评估活动来看, 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的学科评估一类是诊断性的学科评估主要是通过学科评估来了解学科目前的现状和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另一类是战略性的学科评估即以学科评估为手段了解学科目前的国际发展趋势和本国所处的地位为学科在未来若干年内的发展确定战略计划。英国高等教育基金会所进行的学科科研评估属于后者。

英国高校科研评估的目的不仅是为科研拨款提供依据, 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科研质量的提高, 从而发挥英国高等教育的优势, 进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英国科研评估由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苏格兰高等教育基金会、威尔士高等教育基金会和北爱尔兰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具体由RAE评估小组负责管理其办公室设在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会。英国高校科研评估从1986年开始实行4年或者5年进行一次。

英国基于学科的科研评估包括高校提交相关资料研究成果、人员信息、书面材料及其他相关材料、评估专家组做出判断(评分等级如下表)、评分排序、公布结果。最后的评估结果与拨款直接挂钩将决定未来5年内高校获得的科研拨款的数量。

 

评分等级

等级

描 述

5*

提交的研究活动中, 半数以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余均达到国内领先

5

提交的研究活动中, 近半数达到国际优秀标准其余实质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4

提交的研究活动中, 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显示出达到国际领先的迹象

3a

提交的研究活动中, 2/3以上达到国内领先可能显示出国际领先的迹象

3b

提交的研究活动中, 半数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

提交的研究活动中, 近半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

所有提交的研究活动均未实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资料来源: A Guide to the 2001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英国高校科研评估自1986年开始已经进行了5 由于科研评估的结果与研究经费直接挂钩同时由于评估的结果向社会公布也会间接影响到学校声誉和获得其他社会资助的机会所以各高校十分重视。科研评估使高校的科研质量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对学科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例如获得5*5等级的学科数量由1992年的348个增加到了2001年的99个。国外学科评估发展比较早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评估方法和制度无论是学科教学评估还是学科科研评估在学科的建设过程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翟亚军:大学学科建设模式新解—基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分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第3期

2.杨兆芳,陆根书:国外高校学科建设问题概述,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第36卷

3.许迈进、杜利平: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发展战略及其启示,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4期

4.程永波,罗云:启迪与借鉴:关于国外著名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实践的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3期

5.吴越: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理念——基于MIT的个案研究,西北师大学报2010年第2期

6.翟亚军: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