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党中央治国战略的重大发展。《决定》进一步全面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丰富了建党理论。这是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第一次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的国民财富由自然资本、人造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四大资本组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本是条件,人造资本是基础,人力资本是核心,社会资本是保障。社会资本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体现了政治、经济、社会和价值体系的统一。从战略上看,社会资本体现了国家发展的价值取向。高质量的社会资本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体现了国家的“软实力”和“巧实力”。一个国家的社会资本在别国眼里看起来合法合理,那么这个国家的“软实力”和“巧实力”就会得到提升;一个国家的社会资本有吸引力,那么其他国家就会追随与效仿。因此,没有高质量的社会资本,也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文化是社会资本的核心,从资本发展的视角而言,文化的传承就是文化资本的“保值”,文化的创新就是文化资本的“增值”,文化的传承创新就是文化产品的扩大再生产。
去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把文化传承创新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一起作为大学的使命。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高等学校必须学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履行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培养有文化的人才,做有文化的科学研究,从事有文化的社会服务,努力实现文化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引领文化发展。为此,高等学校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我国在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高等学校文化建设,使高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高等学校党政领导班子要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高水平的执政能力和文化自觉,带领师生员工建设大学文化,制定并实施大学文化发展战略规划,使大学文化深入每位师生员工的脑海,从而凝聚人心,鼓舞干劲,推动科学发展。
第二,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文化的积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高等学校要培养大批文化人才和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大师,形成有中国风格、国际水准的文化流派、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要创造一大批有世界感染力和号召力的文化作品,积极宣传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科学理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我国公众的人文素养。
第三,提升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我们要加强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精心统筹,创新思路,拓展国内外交流途径,健全合作体制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我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提高国家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掌握世界文化的话语权,能提出引领国际发展方向的议题,在构建国际新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决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代发展的先进文化的结晶,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支撑体系。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深刻变革、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了多维影响,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夯实各民族共同道德基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需要。因此,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高等学校要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工作规划,确立工作措施与抓手,切实号召并带领全体师生自觉参与、共同参与,汇集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师生树立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们的思想观念,落实到行动上,形成人人争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大好局面。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