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改革
您当前的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加州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创新

时间:2012-08-25 11:06:57  作者:  点击数:

董美玲

(刊载于《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第9期)

  美国著名高校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简称UC)始建于1869年,是一所研究型大学,在学术研究上享誉盛名。该校目前拥有伯克利(Berkeley)、戴维斯(Davis)、尔湾(Irvine)、洛杉矶(Los Angeles)、默塞德(Merced)、河滨(Riverside),圣地亚哥(San Diego)、旧金山(San Francisco)、圣芭芭拉(Santa Barbara)和圣克鲁兹(Santa Cruz)等10个分校,覆盖整个加州。加州大学建校初期只有10个教职员工和38名学生,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超过22万学生和17万教职员工的巨型大学系统。今天的加州已经是美国的第一大经济体和世界的第五大经济体,州内集中了大量优秀的技术密集型公司。应该说,加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加州大学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加州大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加州这片沃土,而其中加州大学与所在地企业的密切合作,更堪称大学与企业合作的典范。一方面,校企合作使得加州大学通过知识技术转移获得了更多办学资源,同时,另一方面,学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的科技人才、提供了优质的科技服务,极大地延伸了在美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1 举世瞩目的创新和产业化业绩

  在英国《泰晤士报》发布的最新2010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加州大学的10所分校中除了默塞德分校之外均进入前200名,其中伯克利分校、洛杉矶分校、圣芭芭拉分校以及圣地亚哥分校排位最前,分别为第8、11、29、32名。目前加州大学拥有全美八个国家实验室中的3个,即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这三个实验室均隶属于美国能源部,承担着美国国防的重要任务课题,并已获得许多世界瞩目的成果。其中,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是最为知名的,在这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发现了一系列超重元素,参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截至今日,该实验室已经培养了1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57位美国科学院院士。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加州大学发明专利和技术转移许可的数量逐年增加,极大地支撑和推动了区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创新和产业化业绩。以发明专利为例,1992年为500项,2009年达到1482项。从2006年至2010年,学校每年利用知识创造的新公司都保持在40家以上。从专利技术转让许可方面来看,加州大学技术转让项目不仅有效地促进学校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和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联系,而且也为学校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根据加州大学公布的最新技术转让项目2010年度报告,2001~2010年加州大学10个分校(不包含国家实验室)专利许可数逐年平稳增长,而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技术转让项目所带来的许可收入都维持在较高水平并逐年增长。

  对比不同时期泰晤士的排名趋势和10所分校不同年度的技术转移专利许可数,可以看到排在前几名的分校也是在技术转移方面表现较为优秀的分校,如伯克利、洛杉矶和圣地亚哥分校等。特别是圣地亚哥分校发展尤为突出,自它成立以来,经过跨越式发展,已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优势。目前,辉瑞、强生、先灵葆雅、施贵宝等世界著名的生物制药巨头的研发中心都自发地汇集在圣地亚哥分校附近,形成了全球著名的生物谷,引领世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成为全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时间最短、速度最快的地区。

  2 灵活的合作机制驱动产学研融合

  加州聚集了大批世界一流企业,如位于硅谷的高科技公司英特尔、苹果、Google、Facebook以及位于圣地亚哥地区的世界生物制药巨头辉瑞、强生、先灵葆雅。加州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浓郁的商业氛围,促使了加州大学积极地与企业进行合作,目前加州大学与企业的合作是灵活多样的,比如,共同研究项目,即学校师生与企业派遣的员工共同成立课题,双方在一起合作研究,互相学习;学校和企业共建研究中心或联合实验室等;企业通过捐赠的形式为学校的科研教学提供资助,与加州大学共同成立加州大学创新基金;学校通过技术转让项目将所拥有的专利技术许可给企业;企业代表参与大学系统和分校的管理,提供咨询意见;学校为企业员工提供专业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企业入驻学校创办的工业园区开展生产经营;教师到企业参与课题研究和技术研发,为企业管理提供咨询;学生到企业实习。这些合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交叉,互相渗透,这种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使得加州大学迅速提升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其中,成效突出的主要是以下三种类型。

  2.1 共同建立研发平台

  学校和企业共建研究中心、研究院、合作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共同开展研究项目是加州大学和企业合作的一个重要举措。该模式为学校师生和企业派遣员工一起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其中,合作企业以定期提供资金或不定期捐赠的形式协助学校建设,购置研究设备,而高校师生和企业派遣的员工一起组成研究团队承担企业委托的研究课题,开展相关前沿领域的研究。在这种合作环境下,高校师生不仅能够更加了解当前工业界的发展态势、生产兴趣和研发热点,而且能够接触更多具有较高应用性的研究课题。企业员工能够近距离地参与学校的学术研讨活动,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合作双方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合作成果既能体现学术价值又能创造经济效益。

  2.2 联合实施工业会员计划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工业会员计划是加州大学产学研合作的一个很好的推行。

  该计划允许企业通过每年向学院缴纳固定的费用成为会员,享有与学院合作研究等权利。EECS学院对该计划的合作细节进行了仔细的规定和灵活的设置。根据合作的程度,工业会员计划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伯克利EECS会员计划、研究伙伴计划和工业联系计划。企业成为ILR会员的条件是每年向EECS学院缴纳至少1万美元的会员费,享受的待遇包括:

  参加EECS的年度科研报告会、在EECS学院举办校园招聘和开展实习生项目、优先获得研究生信息。而要成为BEECSAP会员,企业则必须每年缴纳至少1.25万美元的会员费。RPP计划是ILR与BEECSAP计划之间的过渡,其会员资格要求企业每年缴纳至少5万美元的会员费。RPP会员和BEECSAP会员享有不同的待遇,均高于EECS会员。

  伯克利分校EECS学院在电磁学、电气科学和信息科技领域具有世界领先的科研实力,在半导体、微电子机械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数据库、有线和无线网络等方面都取得了革命性的创新成果,因而学院的工业会员计划获得了大批企业的支持。目前,包括微软、苹果、诺基亚、东芝、英特尔、IBM、EMC在内的众多著名企业都是该项目的会员。该计划的推行促进了学院与企业的合作,加快了科研成果向工业界的转化,而且鼓励了企业对学院的捐助。

  2.3 共同设立创新基金

  为了鼓励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加州大学和企业共同成立了加州大学发现奖助金。这项奖助金由加州大学科研资助项目办公室(Research Grants Program Office)管理,旨在推动加州大学师生同企业伙伴在前沿科研领域上的共同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促进加州经济的发展和更好地服务社会。加州大学发现奖助金对所有研究领域开放,但是会优先资助一些与加州经济当前和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高质量前沿研究,以及能够带来较大公共利益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因此科研资助项目办公室每年会接受两次奖助金申请并仔细评审每个申请资助的项目,从中筛选出部分提供资助。

  到目前为止,加州大学发现奖助金已经资助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科研项目,产生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并促进了这些成果的商业化。比如,在加州大学发现奖助金、Solarmer能源公司以及美国空军科学研究办公室的资助下,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纳米系统研究院(California Nano Systems Instritute,简称CNSI)发明了一种低成本的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制造方法,能够替代传统的硅太阳能电池,成本低,环保,而且能够显著提高对太阳能的吸收和转化能力。之后,Solarmer能源公司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那里购得该项技术的授权,并进行商业化。

  3 内在优势保障卓越的成效

  加州大学系统校企合作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其内在优势保障了卓越而可持续的合作成效。

  3.1 科学的学校管理制度

  加州大学科学的共同治理制度是其成功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加州大学是一个庞大的大学系统,但是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科学的学校管理制度——共同治理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大学董事会、校长以及教师共同管理学校的教学研究和行政事务。加州大学董事会是加州大学的最高管理层,由包括加州大学校长在内的26位成员组成,其中大部分成员由政府任命。董事会下辖以校长为代表的总校及分校行政体系和以学校教师为主的学术评议会。加州大学学术评议会是美国高校中最有影响力的学术评议会,它由学术评议会代表大会和学术委员会组成,并下辖各个分校的学术评议会分部。学术评议会具有批准设置和监督学校课程、审定教师资格、就学校相关行政工作向董事会和校长提出咨询意见等权力。学术委员会的主席和副主席还被允许以董事会的无投票权成员身份参加董事会会议,共同探讨学校的管理问题。

  加州大学学术评议会充分体现了教师参与学校教学研究以及行政事务共同治理的权利。学术评议会在大学日常管理中与学校行政相互平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限制了行政对学校学术科研的过度干预和错误管理,确保了加州大学的教学科研质量。

  在共同治理的制度下,加州大学鼓励分校自治,即各个分校对自身发展负责,在总校的指导方针下进行自主治理。大学系统部分权力的下放有效地保证了对各个分校进行管理的同时又能给予分校足够的自由,提高了分校发展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为分校处于世界高校前列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在大学系统层面上,加州大学不仅积极地同政府进行沟通联系,为各个分校开展校企合作争取到有利的政策支持,而且在分校和企业之间起到了重要的协商联系作用,为促成企业和分校的合作开展了大量工作。

  在分校层面上,分校在学校总体方针的指导和支持下,针对自身发展优势自由地寻求与企业的合作。比如,作为一所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世界顶级高校,圣地亚哥分校就积极地同许多世界知名生物制药公司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各个分校虽相互独立但又统一于大学系统的制度使得分校与分校之间的合作和相互学习成为了可能。分校之间共同的归属感也使得分校间的合作更加顺畅和成效显著,比如著名的加州定量生物科学研究院(California Institute for Quantitative Biosciences,简称QB3)就是联合伯克利、圣克鲁兹、旧金山三所分校建立的研究院,旨在与企业、加州政府进行生物科学前沿研究的合作。

  3.2 成熟的技术转让制度

  为了促进学校研究成果的商业化,更好地使科学造益于社会,加州大学推行了面向10所分校和三所国家实验室的技术转让项目。该项目由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下辖的研究与研究生学习办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and Graduate Studies,简称ORGS)领导,并受包括来自10所分校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内的技术转让咨询委员会(Technology Transfer Advisory Committee,简称TTAC)监督。同时各个分校和国家实验室也有相关的技术转移办公室和部门在大学系统的领导下开展技术转让工作。

  经过长期的实践,加州大学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技术转让制度,对技术转让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尤其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进行了细致的规范。在加州大学目前实施的技术转让工作的总体流程中,当学校师生通过正规学术途径公布其最新的科研成果,并以发明者的身份向学校提出发明申请后,ORGS工作人员将尽快根据发明者提交的相关资料信息对该项发明就专利性、公共效益、商用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估。如果该项发明通过评估,ORGS将开始委托专门的专利代理人协助发明者同美国专利商标局进行沟通,完成专利申请工作。随后,ORGS开始联系合作企业或市场上的其他公司(有时ORGS在完成专利申请前就开始联系企业的工作),寻求对该项发明有兴趣的企业。ORGS代表发明者或者是以中间人的身份协助发明者与企业商谈技术转让的细节。在技术转让意向达成后,ORGS将对企业进行专利许可,并从中收取版权费用,为学校进一步的科研工作和发明者带来收益。

  总的来看,加州大学的技术转让制度的制定充分考虑了学校师生和企业的利益、立场以及需求,较好地解决了校企合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减少了合作产生的纠纷,保护了合作双方的积极性。

  3.3 相对稳定的专职科研队伍

  加州大学各分校都拥有大规模、高水平的专职科研队伍。

  他们不承担教学任务而全力进行科学研究,使得大学能够不断吸纳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始终保持创新活力。一方面,保证了大学科研水平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最前沿的科研实践机会。如前所提到的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就有研究团队近1685人,其中具有加州伯克利大学教师身份的超过15%,有1300多名博士后和研究生,另外每年有3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访问学者,不仅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核物理研究的圣地,还在医学物理、理论物理、辐射检测技术、高温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等领域产生丰硕成果,先后有11名科学家获得了7项诺贝尔物理奖和4项诺贝尔化学奖。

  3.4 开放、自由、追求卓越的合作文化

  加州由于早期的淘金热,在人口构成上呈现多样化,其开放、自由、求进的多元文化为人们所称道。在这里成长起来的加州大学深受这种文化的感染。作为一所庞大的大学系统,加州大学并没有固步自封,相反,它开放、自由、合作、追求卓越、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的学术氛围盛名远扬。加州大学发达的交叉学科研究正是这种校园文化的最好体现。

  而这种校园文化又深深地影响着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开放、自由、追求卓越的校企合作文化下,加州大学并不以公立大学的身份对企业居高临下,而是平等相待,在合作中尤其是技术转让过程中,尽量考虑企业的立场,在保护学校利益的同时不妨害企业的切身权益,维持了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同时加州大学提供的校企合作方式给予了学校师生和企业足够的自由选择余地。这些都对加州大学这所世界一流高校同一流企业共同追求卓越技术创新的合作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4 对我国高校产学研的启示与建议

  加州大学产学研创新合作的成功模式和运行机制对我国高校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具有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结合我国高等院校发展的现状、趋势和机遇,对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有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

  (1)抢抓机遇,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高校要积极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做贡献,不仅要在知识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骨干和核心作用,而且要积极融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积极投入到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推进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要在增强基础性、原创性、前沿性研究的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中心,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提高学术水平与服务地方经济并重”,发挥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发挥科技创新的骨干作用,发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努力服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自觉把研究型大学建设与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紧迫问题有效结合。

  (2)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首先,要充分利用国家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各类科研计划和优惠政策等,主动与企业联合承接国家任务,加快建立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利益共同体。其次,要改革高校产学研用组织模式。比如,可以借鉴加州大学系统的模式,组成运行相对独立、人才资源、教育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大学联盟,要超越利益封闭,大胆探索新型的联盟管理模式。第三,借助现有行业龙头企业强大的资金优势和对技术升级的强烈需求,联合构筑支撑行业未来发展的创新平台。

  (3)优化环境,突破制约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瓶颈。建立健全技术转让制度,产学研用合作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完善、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各方对于技术创新的价值存在分歧、高校和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动力不足等。解决这些问题,首先,产学研用合作要在建立和完善更具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上下功夫。目前有些高校在推进成果转化过程中,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还没有成为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的引导、激励机制。其次,完善技术中介机构,切实提高相关机构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健全信息采集和分析、技术转移和扩散、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服务体系。第三,加强信息交流和管理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业务水平较高、擅长评估技术成果潜在商业价值的技术中介服务队伍。

  (4)夯实内力,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造就和争夺各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是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优先级和政策举措的聚集点。目前我国严重缺乏世界级的科学家和各领域的领军人才,缺乏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所以要充分发挥产学研各方的优势,加快培养生产一线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创新人才。另外,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水平不高也是我国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最主要差距。我们要紧紧抓住落实教育、人才、科技等中长期规划的契机,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经验,加快建立高素质师资队伍。第一,要以“千人计划”和全国范围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为着力点,加快引进和造就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和落实各项人才政策,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凝聚合力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第二,完善教师分类评价考核体系,形成基础研究面向世界、应用研究面向市场的评价导向。对于不同类型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政策和标准,加快推进教师分类发展改革。第三,建立相对稳定的专职科研队伍。使他们全力进行科学研究,还要不断吸纳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始终保持高校的创新活力。

  5 小结

  全球已经进入创新驱动的新时代,综观发达国家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经验,国家战略和大学价值是高度统一的,大学通过对接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地获取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支持,也使之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这也启示我们,高水平大学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跻身世界一流行列。